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在陕北追忆刮大风

在陕北追忆刮大风

转载 来源: 作者: 阅读:1800

[导读]     一次与朋友闲聊陕北说书《刮大风》:  哎……刮的大旋风,小旋风  ……  旮里旮旯刮的那个串渠风  山上刮的哇呜风  沟里刮的是那个牛不佬子风  ……  把碾轱辘刮得耍流

     一次与朋友闲聊陕北说书《刮大风》:

  哎……刮的大旋风,小旋风

  ……

  旮里旮旯刮的那个串渠风

  山上刮的哇呜风

  沟里刮的是那个牛不佬子风

  ……

  把碾轱辘刮得耍流星

  碾盘刮得翻烧饼

  啊呀啊呀好大的风……

  

  朋友打趣:“风真来劲,词接地气。”我说这说唱略带艺术夸张,但是描述的场景的确为旧时陕北真实的生态写照。

  记忆里抹不去的一场“老黄风”,永远定格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午后。阵风起,天苍茫,羊回圈,鸟归巢,一切显得焦躁不安,似乎要发生什么。好奇心牵引着孩子们赶到村前的小山岗,视野里初现一堵通天彻地的沙墙,由北向南平移而至。待到最后一束亮光滑过时间的沙漏,土坡,窑洞,小路,陡然沉寂在一抹令人窒息的昏黄里。混沌不清的时空下万物消遁,空留迷失的羊叫声、惊恐的狗吠声、呼呼的黄风声。我挺立在错乱的黄风里,唯恐一不留神迷失了自己,只好小心翼翼努力向家的方向靠近。

  遮天蔽日的黄风,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黄土坡的角角落落。这一天村上召开两委会,参会人员在会议结束返家途中全部迷失了方向,有的看不清前路掉进沟底,有的一不小心与大树撞个满怀。村里一位大叔与父亲同行,不知不觉走丢了,直到黄风停息,懵懵懂懂来到了另外一个村庄。父亲出发时和别人借了一个手电筒,然而在黄风挟裹中,眼前仅摇曳一个拳头般大小的朦胧光圈,无奈之下只能凭记忆、靠感觉,走走停停、摸索前行。

  大风过后,惨败景象堪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里描述的场景,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黄土坡被吹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野田禾苗半枯焦”,崭露头角的庄稼苗苗不是被黄风吹倒就是被连根拔起,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有厚实的黄土窑洞幸免于难。

  庄稼没了可以顺时抢种,最让人揪心的是这场大风不知给山坳里这口老井倒灌了几多尘沙,昔日明晃晃的一汪泉眼消失了。这口老井是村民的命根子,乃几百人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村长紧急召集有经验的村民下井底清理沉积的泥沙,动员全村男女老幼到周边光秃秃的沟梁山峁,捡拾被黄风吹瘦了的小石头,回填至井底塌方之处,经过日夜奋战,终见泉眼泛起。

  那时年幼无知,只知风从沙漠来,对沙漠的样子却一无所知,竟然享受黄土坡上这“独特景观”,直至有一天横穿了毛乌素沙漠,才从灵魂深处感知到沙漠的死寂与恐怖。9岁那年,我随父亲徒步去远方的伯父家,原路返回需多绕行百余里,想着横穿毛乌素沙漠当天即能返回家中。于是,父亲决定带着我从辽阔无垠的草原出发,开启了一段横穿毛乌素沙漠的艰难行程。

  开始时的新鲜感倏忽间被骄阳炙烤得无影无踪,烈日下的毛乌素沙漠像一只怪兽张着血盆大口,突突喷着烈焰,时刻准备焚烧所有误入生命禁区的造访者。此时,饥渴劳累不断袭来,干涩的舌头紧贴着上颚,滚热的气浪又蒸腾得不得不大口喘气。一个个散落的滚圆沙丘在阳光的炙烤下白花花地宛若蒸笼里熟透的馒头。一切了无生机,只有低洼处匆匆而过的小甲虫为死寂的沙漠增添了丝丝动感。

  庆幸的是故乡黄土坡上那个硕大的土墩变得越来越清晰,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指引我们横穿毛乌素沙漠来到了黄土高原,这一次穿越彻底改变了我对沙漠与黄风的认知。

  刮大风对于陕北人来说习以为常,有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据史料记载和石峁遗址考证,昔日陕北水草丰茂、牛羊塞道,处处风景如画。赫连勃勃初建大夏国都统万城时无不感慨:“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斯之美。”

  后来由于战乱、人为破坏和自然演替,宏伟壮观的大夏国都统万城沉寂于沙海之中,只有断壁残垣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榆林城亦苦于风沙侵蚀被迫数度南迁,陕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时至晚清,正如“七笔勾”所言:“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凸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骤起哪辩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陕北既无万紫千红,又无雕梁画栋、绫罗绸缎、山珍海味、金榜题名、粉黛佳人和礼义廉耻,是圣人布道时遗漏的一块蛮荒之地,陕北亦成为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

  面目狰狞的黄风千百年来推动着沙丘一路南下,侵占农田、侵占庄园、侵占水源,沙进人退的局面愈演愈烈,受够了风沙之苦的陕北人民终于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调转身绝地反击,勇敢地拉开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向大漠进军的大幕。

  英雄的陕北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老幼兼兵、倾家出动,通过驴驮人背,创造性地采取扦插、套袋、草方格治沙,通过经年累月的殊死搏斗,狂风肆虐的毛乌素沙漠慢慢地被驯服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了根本逆转。后来,随着飞播造林、天保工程、封山禁牧的实施,沙蒿、花棒和一些小灌木以及杨树、柳树等常见树种逐渐爬满沙丘,陕北的绿色版图在持续扩大。

  陕北人民在防沙治沙中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同时涌现出牛玉琴、郭成旺、石光银、榆林女子民兵治沙连等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一代代陕北人民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在防沙治沙中美化家园,黄土坡逐渐由黄变绿,由浅绿走向深绿,绿色成为陕北大地的主色调,曾经穿越的那片毛乌素沙漠在榆林段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如今,生态文明之风深入人心,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成为广泛共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自觉行动,陕北人民坚决守护好黄土坡上这抹绿色,为可持续发展铺展好生态底色,让陕北说书《刮大风》永远成为故事里的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