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工程资料>
从“居住的机器”到“诗意地栖居”

从“居住的机器”到“诗意地栖居”

转载 来源: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 作者: 阅读:1342

  今天,环境与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在经过了发展、反思和探索之后,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和大量新材料、新方法在环境和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环境与室内设计也呈现出新的面貌。现代主义理性的居住观念已经随着人们对住房的满足成为了过去,人类已经在环境与室内设计中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和愿望。

从“居住的机器”到“诗意地栖居”

  有关什么主义的话题已经不再是讨论的重点,对于人类自身和环境的关注成为了更重要的问题。环境理念已经深入到设计之中,环境和室内设计已经包涵了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内容,成为人们实现“诗意栖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也已远远不再满足于对房子的装修和布置,他们还期望通过室内设计来表达自己的品位和个性,使自己的工作和居住空间具有象征和符号的意义。今天,环境和室内的“功能”内涵已经包含了美学、语义学和符号学的内容,在环境和室内设计中,美学和象征功能也被再三强调。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大家都把生活在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更美好的环境里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基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反思的基础上。绿色设计也被称为生态设计,主要的宗旨是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气、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今天,评价环境与室内设计的优劣,不再仅仅是美观、漂亮、豪华或雅致,人们已经更多地考虑到它是否环保、是否安全,对于环境和室内设计的评价标准已经加入了健康、环保和道德等因素。许多国家现在已经把健康和环保纳入到室内设计的法规之中,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来限制那些不符合环保的产品和材料用于室内和环境设计,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那些不符合人体健康的材料使用。超过了环保规定的室内设计材料已经在设计中被消费者和设计师们所拒绝。

  绿色生态设计要较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材料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材料和能源的选择要考虑其再利用的可能性和耗能的大小,在设计中保持能量平衡。建筑物和环境设施要利用朝向获得太阳辐射能量,以此节约地球资源。

  绿色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房间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使建筑在使用的周期中较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需求。将外墙当作环境的过滤器设计,采用竖向垂直绿化,设置屋顶花园、空中庭院,以调节室内外小气候。采用这种观念设计的建筑被称为生态建筑,日本福冈1995年建成的超生态楼就是利用自然通风和绿色调节室内环境、节约能源的典型例子。超生态楼是一座集购物、办公的综合性大楼,它的特别之处是外墙采用了阶梯式的绿化带,种上花草和树,形成了都市里的一座“小山”。“小山”上绿草茵茵、清泉潺潺,人们可以在上面休憩健身、谈天嬉戏,成为了都市里的田园,构成了一道新的城市景观。同时,绿化墙又为室内带来了自然和稳定的温度,形成了舒适的室内小气候,大大节约了能源。

  在绿色环境和室内设计运动中,对环保材料的生产也成为很多材料生产公司的目标,积极开发环境保护产品是绿色设计的有力保证。包括光电板、集热器、吸热百叶和有效的遮阳织物,以及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集热器、双层隔热玻璃、太阳能发电设备等。如太阳光二极管玻璃窗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玻璃窗,使用这种玻璃窗可以保持室内冬暖夏凉,非常有效地节约能源。这种窗户有两种设置,如设置在冬天档,百叶窗就会尽可能地吸收室外光线,并保持室内温度,通过产品本身的特性,只吸收光能,却不使之散发;如果设置在夏天档,则大量反射阳光,阻止热量进入室内,保持室内凉爽。

  绿色生态设计既包括了与环境的共生,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节能新技术,保持设计的可循环再生性,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环境设计还要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中,还包括了对人文生态的保护,以及对古建筑进行妥善的保护。在对一些具有历史风貌的环境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对历史景观的保护,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与再生,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

许多城市都在面临着旧城改造的艰巨任务,除了保护原来的古建筑、古文物,延续一个城市的文明,让新的设计与原有的历史风貌协调外,新设计还要考虑人们生活方式的延续,考虑对鲜活的人文因素的保护。这些都构成了环境设计的生态原则,使我们的居住空间可以持续地发展。绿色生态设计强调了环境设计与自然的和谐,强谓了人文精神的延续,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既舒适便利自然又具有人文气息的环境里。

  人性化设计

  如果说有关环保的绿色设计是设计师对我们生活其中的环境和自然的关注,那么,人性化的设计则是关注设计的使用者——人本身。“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设计的消费者上来,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更便利的环境和室内空间是设计师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虽然“以人为本”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设计话题,但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人的异化和物化已经成为哲学家们所担心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工作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的今天,人们更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让家成为更舒服、更放松的私人空间。

  “以人为本”就是在进行环境与室内设计时首先把生活其中的人放在首位,处处为人着想。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下,设计师在构思阶段就要把人作为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这样的设计原则下,设计一个室内和室外空间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调查面对的消费人群,调查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心理需求、消费方式,以及喜欢的色彩、偏爱的造型、爱好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考虑设计的定位,才能使设计能够有针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居住和生活空间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不仅会让消费者感受到环境的便利和舒适,还会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师对消费者在精神上的体贴和关怀。

  关注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内容,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对于细部的处理和对细节的重视。在现代办公室里,许多被称为职业病的疾病都是因为办公家具设计不合理、空间安排不科学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空间布局不符合人的生理特征,或是因为办公家具设计不符合人机工学,人们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身体上的旧病。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公司致力于开发可以灵活调节、能够提供多种办公方式的办公家具.为了增加办公空间的自然气息,通过绿化和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来调节人们紧张的工作情绪。今天,一些大公司的办公空间已被规划成能够培养共同事业心的“生活区”,能够激发即兴合作的灵活变通的日常会议场所和消除了等级观念的大开间宽敞办公室。英国一家公司通过调查发现绿色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并增加工作效率,因此在设计办公室时,就通过大量种植室内植物调节办公空间的单调色彩,增加富有生命特点的绿色来改变办公环境。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既要考虑到为正常人提供更便利、更舒适、更体贴的生活环境,但更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还要考虑到环境使用的特殊人群,那些过去常常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在设计中考虑这些人群的特殊要求和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疾病,在生活中也因此对环境和室内空间有特殊的要求,如便于残疾人方便拿取东西的空间布局、适合轮椅行走的走廊通道、让残疾人心理放松的色彩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尤其是在规划休闲、娱乐室内环境时,一定有把残疾人的需要考虑进去。因为公共室内环境常常是那些残疾人光顾的场所,让他们在可以便利地使用室内空间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医院常常是一个被认为更需要人性化设计的地方,在传统的医院环境设计语言里,几乎健康人都对医院里的建筑、室内设计和医护人员的服装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今天,医院的环境设计在逐步改变,院子里种上了四季开放的花草,修建了可以供病人散步的小径和休息的椅子,增加了可以供住院病人交流的开放空间,室内的顶棚和墙上涂上了柔和的颜色,医护人员的服装也改为了让人感觉更温馨的暖色调。

  设计很容易成为一种时尚职业,设计师也往往受到潮流趋向的吸引,而潮流常常是由年轻人引导的,因此,为老年人的设计在过去几乎成为了设计师的盲点。今天,老龄化正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为老年人的设计正成为设计师们的新课题。为老年人的设计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怀,也使老年人感觉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和遗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老年人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在风格、色彩和使用方式上要适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为他们的钦食起居提供方便舒适的空间。

从“居住的机器”到“诗意地栖居”

  “以人为本”不仅在设计上要体贴入微,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还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人们渴望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在一个设计温馨的家里享受到放松感和安全感,在一把舒服体贴的椅子上得到身体的休息和心灵的慰藉。意大利设计师在设计观念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把为饱尝工作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可以恢复疲惫身心的避难所作为室内设计的目标。他们认为,在不断增长着压力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也在不断加深,产品的造型和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家具已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休息和可以放置物品的空间,它们意味着可以为人们恢复失落的情绪和提供一个舒适的避难所,一些设计师还把“为一个没有时间做梦的世界提供梦想”作为设计理想。数字化时代增强了社会的物质技术特点,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和虚拟社区并投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反而强化了个人孤独和私人化的生存方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更需要有一个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的办公空间,在繁忙的工作后希望有一个处处贴心温馨、可以恢复疲惫身心的家,设计还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

  个性比设计

  今天,设计师也像艺术家一样希望把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更多地层示在自己的工作中;消费者则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空间设计成自己个性的体现;制造商因为有市场的需求并在市场上确立自己的形象,他们也乐意生产那些具有特点的物品。可以说,个性化设计的出现是设计师、消费者和制造商三者不谋而合的共同愿望。而且,在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信息时代,就像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艺术家们常常受到公众的注目一样,富有个性和刨造性的设计师在今天也开始变得像艺术家一样具有知名度和号召力,个性化的设计和消费已经成为环境和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

  在符号学流行的时代,消费品也具有了符号的功能,它成为了使用者身份的标志。“ikea”(宜家)家居在中国的热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宜家”家居在国外被认为是典型的工业化和大众化的家居产品,但“宜家”进人中国后,被贴上了“中产阶级”家居产品的标签,销售商利用人们的心理把产品的销售对象定位在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收入、喜欢追求生活的质量、过舒适的生活的白领阶层,因此引起了中国一群渴望进入中产阶级生活的人的争相购买。具有北欧风格的“宜家”用品,因为采用了自然的材料、造型典雅大方、体现了较高的品位,而相对应中国消费者来说价格不菲,因此成为了少数人表达身份的物品。虽然这些产品并不是单件产品,但能够购买的毕竟是社会中感觉良好的一小部分,也成为了都市里时尚生活的象征。那些带有原木痕迹不加修饰、体现自然风格的相片框;造型和工艺颇似手工制作的烛台;坐下去有柔软深坑的布沙发和带有纸灯罩可以营造浪漫气氛的灯具都成为了那些追求小资情调的中产阶级家庭不可或缺的道具。

  在一些年轻人的室内空间里,具有的象征意义和符号特点的设计甚至超过了它们的功能。一些人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亲手设计的家并不舒适,但因为能够表达自己的个性,都是一些利用业余时间从旧货店里掏来的宝贝,或是自己外出观光买来的收藏品而倍感自豪。坐在硬硬的民间板凳上是不如沙发舒服,但要的就是那种展示个性的感觉。对于那些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来说,购买产品的惟一动机可能就是“我喜欢”,就像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一样。

  设计的文化含量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有失控的感觉。对于物质无止境的追求让人们失去了价值的判断能力,人们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在崩溃。因此,人们渴望能够通过知识和文明重新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道德和伦理,希望通过对文明和道德的强调来找回在技术时代失落的理想和梦。人们已经意识到,对工业化和现代主义的信仰已经证明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较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成为人类社会寻找心灵慰藉的方式。

  对于环境和室内设计来说,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格的特点是体现设计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设计里,传统的文化被蕴涵在新设计中而得以继承和流传。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文化修养的设计师,应该把设计能够尊重传统和当地文化特色的环境和室内空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承接环境设计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新设计能够体现出文化含量。

  设计文化既是设计师有意识地把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特征体现在新设计中,同时又是满足悄费者对环境和室内设计的文化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设计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消费设计的物质功能,人们还希望能够同时享受到文化消费的乐趣,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设计的文化含量一方面反映了设计师的修养和知识水平,也表现出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体现出一个设计师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素养,也是一个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觉维护。另一方面,设计的文化含量也是消费者在信息时代的消费要求。许多设计师把创造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环境和室内设计作为自己的知识和设计水平的体现,许多消费者也把消费带有文化含量的环境和室内设计作为自己品位的象征。设计师在设计中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已经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自觉行为,尤其是在强调多元化的今天,对民族文化的维护和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著名的设计师已经把尊重地域风格、体现传统文化作为自己设计的重要元素,在环境和室内设计中自觉地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精神。

  随着情感在设计中的参与,对理性功能的强调开始被对感性功能的要求所替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已渐渐模糊,有些环境设计作品甚至很难把它们与艺术作品分开。虽然设计与艺术之间因为其功能特点而存在着某种分界线,但艺术化地设计和艺术化的生存已经被许多设计师所认同且被许多设计师实践着。在信息时代,设计已经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抒情特点和诗意情感的表达成为优秀设计作品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已不再只是满足某种功能的理性工具,事实上,许多设计已经成为了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正在与艺术靠拢,设计的过程也正在变成艺术创造的过程。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解时代的变化和新的时代特点对设计产生的变化和提出的新要求,把设计看成是理解我们时代的一部分,也把设计看作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设计是形成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关注时代的变化所引起的设计风格的变化,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种变化中所包含的文化和经济背景。对于每一个时期出现的设计思潮和设计风格,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它的表面,不是肤浅和简单地理解它们的形式,而是要深刻地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时代和文化信息,理解这些风格和流派产生的深层原因。对于设计师来说,尤其不要盲目地信奉什么主义,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一些造型风格,而是要把为大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自己较大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设计出品质优良的室内空间。

  进入新世纪后,对于思潮和主义的讨论已渐渐平息,人们已经开始更为关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不能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环境里呢?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让哲学家们长久地思索,但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怀着这样的理想和愿望,我们的生活肯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