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一是耗水多,二是生态效益不一定好。应做到乔灌草花藤科学搭配,针阔叶混交。对树种结构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多品种、多样性、多层次,充分利用光、热、土、肥、气等资源,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充分发挥森林调解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储备水源、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误区之二:生态型小城镇要搞雨污分流,对污水的处理要走“大中小微”结合的路子。小城镇不可能都建设污水处理厂,要在“小、微”上作文章,可大力发展沼气,采取厌氧发酵的办法处理污水,成本低,效果好。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二类水,完全可以作为中水回用。同时,人畜禽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后,其沼液、沼渣、沼肥可代替化肥、农药,是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生活垃圾从产出到较终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集成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对资源回馈、对经济不增加过度负担。
误区之三:小城镇建设选址非常重要,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造成城镇发展受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建设城镇;在水库的下游建设城镇要做好防洪措施;小城镇建设不要占用河道、河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