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工程与其他工程,虽有许多共性,但有其显著的特殊性。这是一种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为主要对象的工程。因此其施工技术与一般工程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节概述
“栽植”的狭义概念,常仅被理解为植物的“种植”而已,广义而言,应包括掘起、搬运和种植这三个基本环节。将要移的植物,从某地连根(裸根或带土团)起出的操作,叫掘起(俗称起苗)。将起出的植株,进行合理的包装,并运到栽植地点,叫搬运。然后按要求将移来的植物栽入适合的土内的操作,叫种植。如果这次种植,以后不再移动,而长久定居者,叫“定植”、种于一地,以后还需移植者,称为“移植”。在掘起或搬动后,不能及时种植,为保护根系,临时埋根于土的措施,叫做“假植”。
所谓“植树工程”,系指按照正式的园林设计或一定的计划完成某一地区的全部或局部的植树任务而言。
一、植树施工原则
为确保植树工程任务的完成,必须遵循以下施工原则:
(一)必须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一切绿化设计,都要通过植树工程的施工来实现。植树工程施工是把人们的理想(规划设计、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工作。为了充分实现设计者所预想的美好意图,施工者必须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与要求,并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如果施工人员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不符,则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如需变更设计时,则必须求得设计部门的同意,绝对不可自行共事。
(二)植树技术必须符合树木的生活习性树木除有共同的生理外,各种树木都有它本身的特性。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其共性与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植树成活和工程的真正完成。
(三)抓紧适宜的植树季节。
(四)严格执行植树工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二、树木栽植成活的原理
许多人把植树看得很简单,认为无非是“刨(挖)坑(穴)栽树”,其实不然。如果不了解树木栽植成活的原理,即使是用粗于插栽都易生根的某些杨、柳树,也还是会栽死的。
一株正常生长的树木,其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地下部与地上生理代谢(如水分吸收与蒸腾)是平衡的。由于挖掘,根系与原有土壤的密切关系被破坏,吸收根大部分断留在土中,根部与地上部代谢的平衡也就被破坏。而根系的再生,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如何使移来的树木与新环境迅速建立正常关系,及时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否则,就有死亡的危险。而这种新平衡建立的快慢,与树种的习性。年龄时期,栽植技术、物候状况以及与影响生根和蒸腾为主的外界因子,都有密切关系。
三、移栽定植的时期
根据栽植成活的原理,植树的时期应选择在蒸腾量小和有利根系及时恢复,保证水平代平衡的时期。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但春季干旱很严重的地区,以当地雨季栽植
为好。我国南方土壤不冻结,空气不干燥的地区,也可冬季植树。
多数地区的植树节,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关于春栽好,还是秋栽好,历来有不少争论。国内外研究认为,以秋栽为优者,超过半数。但从生产实践来看,影响栽植成活的主要因素,因树种、地区环境等条件而异,也不可拘泥于~说。
(一)春栽从树木生理活动来讲,春季是树木开始生长的大好时期,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栽植季节。树木根系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开始活动。因此,春栽符合树木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但在春旱地区,如西北、华北等地,春风大,气温回升快,适栽时间很短促,栽后不久,地上部萌芽生长,根系不能完全恢复,成活率比较低。在冬季严寒或对在当地不甚耐寒的边缘树种,以春栽为妥,可免防寒越冬之劳。具肉质根的树木,如山茱萸、木兰属、鹅掌揪等,也以春栽为好。
春季农事繁忙,劳力紧张,要利用冬闲,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应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早晚和不同栽植地的化冻早晚,作好计划安排。寒地城市化冻顺序是先市区,后郊区;山地是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在平地,先轻质土,后重质土;有建筑处,先向阳处,后背阴处。’树种萌芽,如落叶松、银芽柳等较早,杨柳类、山桃次之,榆、槐、栎类、枣较迟。落叶树春栽宜早,即土壤刚化冻即开始。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也宜春栽,时问可晚些。我国西南某些地区(如昆明)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秋冬和春至初夏均为旱季,蒸发量又大,春栽如果管理善,成活率很低。
(二)雨季栽植春旱,特别是秋冬也干旱的地区,土壤水分不足,蒸发量大的西南地区,栽植成活的主要矛盾是外界水份(包括空气湿度)条件差,故以雨季栽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月份,由于阴晴相间,短期光强温高,也易使新植树木水份代谢失调。则要掌握当地历年雨季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机栽植。华北、西北山地,多用小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城市雨季植树,多用大苗和大树者,视情况还应配合遮荫,喷雾等其他措施。
(三)秋栽秋季气温逐渐下降,蒸腾量较低,土壤水份状况较稳定。从苗木生理来说,此时树体贮藏营养较丰富;多数树木根系生长有一次小高峰。在当地属耐寒的落叶树,秋栽后,根系在土温尚高的条件下,还能恢复生长。因为根系无自然休眠期,只要冬季冻土层不厚,下层根系仍有一定生长活动,且翌春活动也早。秋栽时间较长,自落叶至土壤结冰前均可进行。秋栽也应尽早,一落叶即栽为好。夏秋为雨季的华北等地,常绿针叶树,此时再次发根,故其秋栽应比落叶树早些为好。
(四)冬季栽植在冬季土壤基本不结冻的华南和华中、华东等长江流域地区,可以冬栽。以广州为例,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温仍在10℃以上,故无气候上的冬季。从1月份就可种植樟树、山松等常绿深根性树种,2月即全面开展植树工作。
在冬季严寒的华北北部,东北大部,由于土壤冻结较深,对当地乡土种树,可用冻土球移植法;国外如加拿大、日本北部亦常用。优点是可利用冬闲,省包装和运输机械。于气温达零下12℃左右时,挖掘土团;若挖侧沟时,发现下部冻得不牢,可于坑内停放2~3天。因土壤干燥冻不实者,可于土团外泼水(较好干冻结前预先灌水)。运输可利有冻结河道,或预先修平泥土地,泼水冻结成冰道,用人畜即可拖拉。我国古代,北方帝王宫苑植树,常用此法。
四、树龄与成活的关系
树木的年龄对植树成活率的高低有很大影响。一般幼苗树植株小,起掘方便,根部损伤率低。并且营养生长旺盛,再生力强,因移植损伤的根系及修剪后枝条容易恢复生长。但是,由于幼树植株矮小,容易遭受外界的损伤,一时也难以发挥绿化效果。壮龄树,树体高大,移植后很快就能发挥绿化效果。但是壮龄树营养生长已逐渐衰退,由于规格过大,移植操作困难,施工技术复杂。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故此,除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绿化工程外,一般不宜选用过多的壮龄树木。实践证明,城市环境条件复杂,绿化设计中宜多选用幼青年期的大规格苗木。一般落叶乔木,较小应选用胸径3厘米以上的苗木,行道树及游人活动频繁之地还可以更大些。
常绿乔木较小规格宜选用树高1.5米以上的苗木(绿篱除外)。
五、苗木选择与相应的施工措施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过程中,不同的植物形成不同的遗传特性。各种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于移植的适应能力也是如此。因此,尽管选用树种、苗木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事,但是,我们在植树施工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各树种不同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移植成功。例如杨、柳、榆、银杏、椴树、蔷薇、紫穗槐、泡桐、枫杨、臭椿、黄栌等,都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和发根能力,甚至有的用一根带有芽的枝栽也能成活而成新植株。因此比较容易移植成活。包装、运输也较简便,此类树木的栽植措施可以适当简单一些,一般都用裸根移植,而各种常绿树木和木兰类、山毛榉、白桦、长山核桃及某些桉类等,则必须带土球移植,而且必须保证土球完整,才能移植成活。
树木移植时,较忌根部失水,较好能够随掘、随运、随栽;如掘苗后一时无施工条件者,则应妥善假植保护,保证树根潮润才能移植成活,但也有个别树种,如牡丹为肉质根,含水量高,故移苗后,较好凉晒一定时间,使根部含水量减少一些后,再栽为好。以免因水分过多,根系易脆断造成大量损伤,并有利根部伤口愈合和再生新根。
就是同品种,同龄的苗木,由于苗木质量不同,栽植成活率和以后的适应能力也有不同。一般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苗木,移植成活率较高;生长过旺,以致使徒长的苗木,因其抗逆性差,反而不如生长一般的苗木容易成活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苗木出圃以前,如果苗木几经移植断根,所形成的根系就紧凑而丰满,移植后容易成活。反之,一直没有移过的实生苗,因根系生长过长,掘苗时,容易损伤,而影响成活。
上述种种因素,在选择树苗时都应该加以注意,并针对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移植成活率。
第二节 植树工程的准备工作
担任绿化施工的单位,在工程开始之前,必须作好绿化工程的一切准备工作。
一、了解工程概况
首先是通过工程主管单位和设计单位,搞清全部工程的主要情况
(一)工程范围和工程量包括每个工程项目的范围,植树、草坪、花坛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园林设施工程任务,如:土方、给排水、道路、灯、椅、山石等等。
(二)工程的施工期限包括全部工程的开始和竣工日期,即工程的总进度,以及各个单项工程的进度或要求将各种苗木栽完的日期。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植树工程的进度必须以不同树种的较适栽植时期为前提,其它工作应围绕进行。
(三)工程投资包括工程主管部门批准的投资数和设计预算的定额依据,以备编制施工预算计划。
(四)设计意图即由设计人员所预想的绿化目的,绿化工程完成后要达到的效果。
(五)搞清施工现场的地上与地下情况向有关部门了解地上物的处理要求、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设计部门与管线主管部门的配合情况等。特别要了解地下电缆的分布走向,以免发生事故。
(六)定点、放线的依据要了解测定标高的水准基点和测定平面位置的导线点,并以此做为定点、放线依据。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须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做为定点、放线依据。
(七)工程材料来源各项施工材料的来源渠道,其中较主要的是树苗的出圃地点、时间和质量、规格要求。
(八)机械和运输条件主要搞清有关部门所能担负的机械、运输车辆的供应条件。
二、现场踏勘
当了解施工概况之后,施工人员还必须亲赴现场,做细致的现场踏勘工作,要搞清以下情况:
(一)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确定是否须更换土,估算客土量及客土来源。
(二)交通状况,现场内外,能否便利机械车辆出入通行,如果交通不便,还要考虑如何开通
交通路线。
(三)水源、电源情况
(四)各种地上物情况,如房屋、树木、农田设施、市政设施等,以及怎样办理拆迁手续与处
理。
(五)如何安排施工期间必需的生活设施,如食堂、宿舍、厕所等。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所谓“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任务的全面计划安排,其内容如下:
(一)施工组织指挥部以及下设的职能部门,如:生产指挥、技术指挥、劳动工资、后勤供应、政工、安全、质量检验等。
(二)确定施工程序并安排具体的进度计划项目比较复杂的绿化工程,较理想的施工程序是:征收土地一拆迁一整理地形一安装给、排水管线一修建园林建筑一铺设道路、广场一种植树木一铺栽草坪一布置花坛。如有需用吊车的大树移植任务,则应在铺设道路、广场以前,将大树栽好,以免移植过程中损伤路面。在许多情况下,不可能完全按照上述程序施工,但必须注意,使前、后工程项目,不致互相影响。
(三)安排劳动计划根据工程任务量和劳动定额,计算出每道工序所需用的劳力和总劳力。根据劳力计划,确定劳力的来源和使用时间,以及具体的劳动组织形式。
(四)安排材料、工具供应计划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提出苗木、工具、材料的供应计划,包括用量。规格、型号、使用进度等。
(五)机械运输计划根据工程需要提出所需用的机械、车辆、要说明所需机械、车辆的型号、日用台、班数及具体日期。
(六)制定技术措施和要求按照工程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具体的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要求等。
(七)绘制平面图对于比较复杂的工程,必要时还应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附绘施工组织设计现场面置图,图上需标明测量基点、临时工棚、苗木假植点,水源及交通路线等。
(八)制定施工预算以设计预算为主要依据,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质量要求和当时市场价格,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作为工程投资的依据。
(九)技术培训开工前,应对全部参加施工的劳动人员所具备的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传授施工技术和操作规程的方法,以搞好技术培训。
总之,绿化工程开工之前,合理细致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整个工程中每个施工项目,相互衔接合理,互不干扰,保证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劳动力,较节省的材料、机械、车辆、投资和较好质量,来完成工程任务。
四、施工现场的准备
清理障碍物是开工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拆迁是清理施工现场的第一步。具体主要是对施工现场内,有碍施工的市政设施、房屋等进行拆除和迁移。对这些拆迁项目,事先都应调查清楚,作出恰当的处理,然后即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地形整理。一般城市街道绿化的地形要比公园的简单些,主要是与四周的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行道树带内排水畅通。如果是采用机械整理地形,还必须搞清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损伤管线而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