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松科
别名:
分布与习性:分布于陕西东西太白山,宝鸡玉皇山、户县光头山、首阳山、周至老庙子、太白大涧沟和洋县兴隆岭等地,海拔2600-3600为地带。太白红杉分布区的气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温低于8℃,较低温在-20℃以下,年降水量840-960毫米,多集中于秋季。土壤为生草灰化土,土层通常较薄,厚约6-20厘米。太白红杉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多组成单纯林,位于山地灌丛草甸之下,是秦岭山地森林分布的较上限;或在海拔稍低之处,与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var.wilsonii(rehd.)chengetlk.fu、高山柏s.squamata(buch.-ham.)ant.等组成针阔混交林。太白红杉因生长于高寒地带,立地条件严酷,林木生长期短,生长缓慢,林带上段的林木生长极差,常匍匐地面。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15米,胸径可达60厘米;树皮灰色或暗色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小枝两型下垂,当年生长枝淡黄色、淡黄褐色或淡灰黄色,2-3的睡枝灰色或灰褐色,短枝距状,暗灰色,顶端叶枕间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侧枝上呈簇生状,斜展,线形,长1.5-2(-3)厘米,宽约1毫米,两面中脉凸起,上面年疗有1-2条白色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5条白色气孔线。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长约1厘米,鳞背近中部密被平伏长柔毛;苞鳞较种鳞长,直伸,先端截圆或宽圆,具突起的刺状尖头;种子近三角状卵圆形,长约3毫米,种翅膜质,长约8毫米。
繁殖与栽培:目前除天然更新外,应采用人工更新,建立母树园,采种育苗,还应积极开展栽培技术的研究。
应用:渐危种。太白红杉为我国特有种,是秦岭山区唯一生存的落叶松属植物。对研究秦岭植物区系和落叶松属地理分布有科学价值。材质优良,耐寒性强,可作秦岭高山地带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