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通过本报记者在花卉产业一线敏锐观察的视角,把走访中了解的所见所闻传递给从业者,让更多人从现象中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不久前,有机会参加了“赤峰·中国北方农博会”,在一片蔬菜、果树以及其他非观赏类农产品展位的包围中,有四五家花卉企业参展,无论布展方式还是布展内容都独具特色,带来的产品在摩肩接踵的人群的抢购下,“分分钟”就没了。兴致高昂之时,其中一家企业的员工甚至站在椅子上高声叫卖。
此次农博会与其说是博览会,不如说是展销会,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蔬菜、果树的大集市,不同的是,花卉企业成为此次博览会中的焦点。记者不由想起今年年初在天津举办的中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上,不少花卉大佬们关于花卉企业联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办展销会的倡议,其实就是想达成此次赤峰农博会的效果———花卉企业在全国各地搭建“花卉大集市”,吸引民众,调动买花热情。相比博览会、展览会的高大上,展销会和“赶大集”这样的场面更能联系起来,可能不少花卉从业者不屑为之,认为降低了花卉这一“轻奢品”的身份。其实不然。盆花进家庭,行业呼吁久矣,然效果甚微,仅仅是较近一两年,家庭消费方面呈现星星之火态势,但若想燎原,恐尚需时日。这其中较大的问题是,怎么让消费者增加对于盆花较直观的认知———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去花卉市场看呗,或者去园艺中心,自然能想看多少看多少。然而,一个城市有几个花卉市场,又有几个园艺中心?即使是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花卉市场以及园艺中心所能辐射的人群数量,与城市总人口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其次,买东西讲究一个氛围,除了有购买的欲望之外,周围人的影响所造成的从众效果亦非常重要。君不见,国人买东西都是哪里排着长队就去哪里么?所以,于花卉推广而言,花卉展销会亦有可为。
展销会在服装、家电等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在某一段时间内,甚至是那些行业在消费者中树立企业品牌较好的平台。尤其是在中小城市甚至县级城市,由于可以购买的品类不多,往往某个品牌利用展销会一旦在该地区打出名声,就会占有绝对市场。盆花推广亦不要小看展销会这种接地气的形式,就如同不要小看小城市的消费力一样。其实目前看一二线城市,由于是各个花卉生产企业、经销商的首选“香饽饽”,市场竞争反而极为激烈,此时,不妨换个思路,走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套路。
创新不一定非得要是新点子,新办法,新手段,把别的行业用过的、成熟的套路拿到盆花行业试验试验,也是一种创新。而从目前看,盆花推广显然需要多举措并行方能加快消费者对于花卉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兴趣,从而进行尝试性购买,进一步变成花卉消费的忠实粉丝。在当下花卉市场经营压力巨大、园艺中心数量稀少的前提下,盆花进花店,盆花“赶大集”都是值得尝试的推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