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上海2040解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上海2040解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转载 来源: 作者: 阅读:1335

[导读]9月18日消息:9月17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主题为《建设绿色安全的城市》的“上海2040”专题讲座上指出,“生态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上海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严守人口、土地

9月18日消息:9月17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主题为《建设绿色安全的城市》的“上海2040”专题讲座上指出,“生态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上海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严守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通过内涵发展和弹性适应做出更好的文章。”

“生态+”的卓越之城

上海2040解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上海2040首次提出了例如控制建筑用地面积等“底线”概念。“不少人质疑,什么都约束了,上海用什么来发展?”

诸大建解释道,首先,底线存在弹性,有一定空间留白;其次,上海接下来是“绿色发展”,是有约束的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本消耗的“脱钩发展”(即: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不再呈正比例关系),在存量上保证更生态的、更有质量的发展。“打个比方崇明要建设生态岛,它绝不仅仅是保护生态,它是生态+经济、文化、体育等等方面。通过生态衍生出更多的价值,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未来,上海会争取全面采用这个模式。”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一番

诸大建介绍,到2040年,生态用地不小于60%,森林覆盖率不小于25%,河面率不小于10.5%,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0万亩。“我们既有繁荣的增长,也要有繁荣的“退却”。”城市不断扩张和消耗的蔓延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上海进一步的发展。上海要从无生态约束的增长转变到有生态约束的发展。

诸大建说,“恢复绿地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目前,上海的绿地面积尚不足以达到全国大城市的基本水平。2015年底,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7.6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到4平方米/人。“该水平远低于上海对标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四大城市。”诸大建透露到2040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力争达到15平方米,在市域范围内建成30片大型区域公园,实现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的全覆盖。

pm2.5浓度仍有差距

较近几年,上海pm2.5浓度一直保持在50-55微克/立方米之间,这和其他全球城市相比,差距仍然不小。为此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40年全市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缩减60%以上。

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与空间措施实现?诸大建介绍,要通过功能混合的紧凑城市实现低碳转型。“第一是从交通层面,向轨道交通和短途出行转变。第二是从在筑方面,建设低碳节能建筑,通过地区温度系统有效地调控温度。此外要促进工业用地转型,工业用地比例从现在的30%,到2040年控制在10%至15%。”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上海2040解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韧性不同于弹性,诸大建指出弹性表示的是灵活应对性,而韧性一是指城市在出现灾害后,她的恢复的能力是多少; 二是这座城市避免这些灾害的能力。

诸大建透露,在未来上海的积水地区将尽可能减少。一是完善排水系统等“灰色基础设施”,加强对强降雨的预警和应急措施; 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和建设一些“绿色基础设施”,维护如河流、湖泊等天然‘海绵体’,通过低冲击的开发建设手段增加如下凹绿地、屋顶绿化等人工‘海绵体’”。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实现“增渗减排”和源头径流量控制。

推荐阅读:

青海西宁:公共绿地变为“自留地”居民怨

四川成都:2020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5平方米

上海三林外环外将建大片绿地

重庆九龙坡华岩新城将投3.5亿推进公园绿地建设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