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枕河人家

枕河人家

转载 来源: 作者: 阅读:631

[导读]       提起江南,人们自然会想到苏锡常一带。在我国古代,苏州、无锡和常州,不但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文化名人的流连之地。而苏州,又是苏锡常地区的翘楚。  

       提起江南,人们自然会想到苏锡常一带。在我国古代,苏州、无锡和常州,不但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文化名人的流连之地。而苏州,又是苏锡常地区的翘楚。

  苏州是中国的水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代苏州的运河,密如蛛网,家家户户,都有水码头。走亲访友,出门登船,倏忽而至。其便捷程度,一点不输给车马。如今,苏州已不复过去的模样,很多水道变成了马路,但遗留下来的小桥流水,依然随处可见。一同留下来的,还有为数众多的珍贵园林、古色古香的民居,以及精巧美味的小吃。还有那温婉的江南女子,那曼妙的身影更是时时牵动文人墨客的清梦。

  这次到苏州,时序刚刚进入正月,大部分植物还未发芽,整个城市一副似醒未醒的样子。还好,蜡梅还未凋谢,茶梅开得正艳,红梅缀满花蕾,给稍显沉闷的季节,带来一抹亮色。

  到苏州,不可不看园林。拙政园和留园,都是中国江南四大名园,正敞开怀抱迎接四方来客,往日的宁静,已被今日的喧嚣所取代。与著名园林相比,苏州的街边公园也不错,虽没有名园的热度,但多少也浸润了名园的气韵。

  我住宿的地方位于人民路与干将路的交会处。那日散步,出了富仁坊巷,就见“观前公园”,往北还有“小公园”、白塔公园,往南则是“大公园”(也叫苏州公园)。因为没有名气,所以游客少有问津,却多了几分宁静舒坦。公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竹红梅,样样具备,深得江南园林之妙。它们虽然看似寻常,但也来历非凡。以“大公园”为例,这是春秋吴国王宫的所在。经过千年的风云涤荡,昔日的王宫早已无影无踪。在废墟上兴建的公园,不但有湖泊岛屿、水榭廊桥,还有一片罕见的规则式园林。园里的柏树经过精心修剪,形成棱角分明的几何图案,深得西方古典园林的精髓。在满是东方园林的苏州城,这片西式园林的出现,无疑是苏州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象征。

  到苏州,不可不逛平江路。

  平江路,顾名思义,河路平行,水中行船,陆路行人。平江路上,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样样具备,有古代苏州的韵味,也是现代苏州的写照。沿街酒旗飘荡,店铺林立。西式的咖啡、中式的小吃,这里应有尽有。累了,有书店供你驻足;困了,有客栈供你歇脚。走在平江路上,时尚与传统,古代与现代,看似对立却又和谐地并存着,让人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苏州人爱生活。深宅大院,寻常人家,几乎没有不养花的。有的在门口植一株山茶或桂花,有的在房侧养几根金竹或数丛米兰。院子宽敞的人家,除了花草树木,还有水池假山,俨然一个小型公园。院子小的,也会在门窗上挂两盆兰花,或种上几株爬山虎,让绿荫扮靓窗台或墙面。花卉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柴米油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苏州人的情调,也体现在吃食方面。随便走入一条弄堂,就能找到各种特色小吃。从松软可口、热气腾腾的蒸糕,到酥脆香甜,切成薄片的云片糕,处处透出苏州人的精致讲究。

  苏州人爱生活,也会生活。一次从河边走过,见河沿上放满了盆钵,盆钵里长着绿油油的蔬菜,这些时蔬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装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就是苏州人的精致之处。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