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栽培养护>
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图)

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图)

转载 来源: 作者: 阅读:2401

可见,一般面积10公顷以上的小区的木本植物种数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不同小区所用植物种数的数量与小区所在地区植物的种类的丰富程度及该小区的设计手法、小区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而居民满意、绿化效果好的小区无不达到了一定的植物种类。因此,根据对现实情况的总结和推测,对于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小区,在不同区域中植物所应达到的种数与小区所处区域常见植物种数的关系如表3-2。


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图)


然而,这种推断和结论仅是一种统计分析,其结果是否合理,仍需在实践中检验。另外本次统计未考虑草本植物的应用,况且所统计的常用植物种类与能够应用于园林建设的园林树种相比相差甚远,因此这一结论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如果能对所有优秀小区的全部植物种数进行系统统计,有望能够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数据。
2人工群落的应用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外,还应有植物群落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作基础,特别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应用一定量的花卉来体现季相的变化。
城市绿地中植物的搭配有着丰富的类型: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在居住区绿化中这些类型的搭配几乎都能用到。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要求进行植物设计,例如棚架下采用藤本植物遮荫,活动广场采用高大乔木遮荫,以观赏为主的绿地可采用灌木——草本型或乔灌草搭配型。观赏结合散步游览的绿地可采用乔木——草本型的植物配置方式。防护型的绿地可采用灌木篱或复层的群落搭配。
在居住区中应用人工群落,主要用来改善人工环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绿地改善小气候产生可感效应的较小规模为0.5至1公顷。绿地中树木的数量越少,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组成的小片装饰性绿地,生态效益也不佳。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拟自然群落,由于层次丰富、绿叶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另外,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体。居住区内的环境,由于建筑密集和人类活动频繁,不利于植物生长,经合理配置,利用共生原理组合群落,可明显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作者认为,居住区内应尽可能开辟较大面积的绿地应用复层结构的种植模式。这种结构分上木、中木、下木或地被三至四个层次,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上木要求具备观赏价值高,耐阴喜阳,冠形端正,株形较为峭立,枝下较高或枝叶稀疏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中木以植物耐阴性的强弱为选择依据,并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耐粗放管理性,以灌木为主。下木和地被层多为耐阴性更强的低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

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植物配置的研究(图)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