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下载,即扫即用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栽培养护>
抗虫棉花新品种

抗虫棉花新品种

转载 来源: 作者: 阅读:2681

抗虫棉花新品种

鲁棉研16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常规抗虫棉花新品种。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高产稳产 2000年在山东省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分别比中棉所29号增产7.0%和9.2%。2000年在全国黄河流域抗虫棉区域试验中,平均霜前皮棉与杂交种中棉所29号持平,2001年比杂交种中棉所38号增产7.4%,生产试验平均增产11.4%。棉花中心进行了两年4试点试验,皮棉产量平均比新棉33b增产17.5%。该品种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  2、抗病、抗虫性强 该品种高抗棉铃虫,省区试鉴定,抗虫性相当于对照中棉所29号;病池鉴定,高抗枯萎病,病指8.1;耐黄萎病好,病指25.7。  3、纤维品质优 省区试两年试点测试平均,2.5%纤维跨长28.7毫米,比强度20.7cn/tex,麦克隆值4.6,相当于对照中棉所29号。  4、早熟性好,铃大衣分高 该品种全生育期132天,为中早熟品种,适于山东及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或与其他作物春套种植。省区试两年平均,铃重5.67克,衣分39.73%。  5、容易栽培管理 该品种出苗较好,前期、中期植株生长较快,易搭起丰产架子,结铃性强,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如果肥水得当,上、中、下结铃均匀,早熟不早衰。该品种株型半紧凑,赘芽少,容易管理。  6、适宜种植地区 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和春套种植。  鲁棉研17号  鲁棉研17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较近选育的常规抗虫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1、高产稳产 1999年-2000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皮棉95.3公斤,霜前皮棉88.95公斤,分别比对照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5.77%和6.78%。2001年升入生产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21.5公斤,霜前皮棉116.8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1.6%和23.7%。作为常规抗虫棉品种,鲁棉研17号连续两年皮棉产量超过对照抗虫杂交种中棉所29号,比美国品种新棉33b增产20%以上,证明其丰产性十分突出。  2、抗病、抗虫性强 该品种高抗棉铃虫,省区试鉴定,抗虫性相当于对照中棉所29号;病池鉴定结论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3、纤维品质优 省区试两年试点测试平均,2.5%纤维跨长29.5毫米,比强度22.5cn/tex,麦克隆值4.7,三项指标配合较好。  4、早熟丰产性好 省区试各试点两年平均,该品种全生育期129天,霜前花率93.3%,为中早熟品种,特别适于鲁西南棉区春套种植和鲁北棉区春直播种植。  5、容易栽培管理 该品种衣分高,区试平均为42.2%,但出苗较好,前期、中期植株生长较快,易搭起丰产架子,结铃性强,开花结铃集中,铃重5.43克,中等大小。其突出特点是株型较紧凑,很少长赘芽,容易管理,仅需要去叶枝和按时打顶。  6、适宜种植地区 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和春套种植。  鲁棉研18号  鲁棉研18号(原鲁2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近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  一、特征特性 鲁棉研18号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30天~132天,该品种出苗好,前期长势中等,中后期长势强、不早衰,叶色浓绿,结铃性强,成铃速度快,上中下分布均匀,铃壳薄,吐絮畅。省区试两年平均铃重5.58克,衣分38.5%,子指10.7克。  二、抗逆性 该品种高抗棉铃虫,且抗性稳定。1999年~2000年被鉴定为抗棉铃虫较突出的首位品种。在2000年二代棉铃虫大爆发的年份,鲁棉研18号在夏津、临清、惠民、菏泽等棉区示范种植,均表现抗棉铃虫性突出,明显优于当地生产用种美33b等抗虫棉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鲁棉研18号经试验示范,同时表现出抗旱性强,耐盐碱,后期对红叶茎枯病具有良好的抗性。  三、丰产性 2001年在省生产试验中,六点平均籽棉300.6公斤/亩;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114.1公斤/亩和106.6公斤/亩,较对照33b分别增产14.2%和12.9%,增产显著。在省内主产棉区多点示范种植,一般水平均在100公斤/亩皮棉以上,小面积丰产田达150公斤/亩皮棉以上,表现出突出的高产水平。  四、纤维品质 综合农业部棉花检测中心几年的纤维测试结果,2.5%跨长29.0毫米以上,比强度24gf/tex以上,麦克隆值4.6~5.0,尤其是比强度超过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品种美33b等,同时亦超过了2001年山东省新审定的5个新品种。该品种的纤维品质对满足国内纺织工业对优质棉的需要,提高我国入世后原棉出口创汇的能力均具较强的竞争优势。  五、适宜种植地区 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种植。 (记者 佚名)

抗虫棉花新品种

农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农苗网www.nongmiao.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农苗网www.nongmiao.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搜索